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和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体现了4个方面的原则
育儿补贴是我国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据了解,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涉及千家万户。根据《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郭燕红表示,实施育儿补贴制度,体现了4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改善民生、惠民利民。育儿补贴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放育儿补贴“看得见”“摸得着”,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在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统筹衔接、保障公平。育儿补贴不分城乡、民族、区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者三孩,实现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婴幼儿能够平等享受补贴的待遇。
三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育儿补贴制度统筹考虑了人口发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量力而行才能行稳致远。
四是安全规范、简便易行。育儿补贴申领最大限度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方便群众。通过全国统一的线上申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一次办,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可以线上申领。在推行线上申领主渠道的同时,安排线下服务。严格资格审核,加强绩效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切实把好事办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为方便群众申领,最大限度精简申领材料,申领时只需提交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
会产生3个方面预期效果
“现阶段,国家育儿补贴的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这是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居民的养育成本和政府财力状况等多种因素,也参考了国际上育儿补贴的相关情况,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综合确定的。”郭燕红指出。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这既体现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地方的大力支持,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地方管理责任。目前,各级财政部门正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紧锣密鼓开展补助资金的测算和下拨工作,将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对资金申领发放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安全抵达。
郭燕红表示,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实施情况,我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将会产生3个方面的预期效果:
一是帮助减轻家庭养育的负担。育儿补贴制度作为支持生育的经济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精准发放,可以直接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育儿补贴每年惠及上千万个家庭,可为家庭育儿提供基础性支持,改善育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助力幼有所育。
二是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育儿补贴是强化生育支持、促进生育友好的激励政策,树立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还有利于和托育、教育、就业、税收、住房等相关政策同向发力,持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好地形成系统集成效应,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三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育儿补贴是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政策,惠及面广、发放稳定,是“投资于人”的重要措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进一步强化基础民生保障,促进家庭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地方政策要规范有序衔接
据了解,我国部分地方此前已探索实施了本地育儿补贴政策,一些地方标准还高于此次国家基础标准。针对地方政策如何与国家政策衔接、地方标准较高的还能不能发放等问题,郭燕红表示,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出台后,要加强政策统筹,地方政策要规范有序衔接。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则和考虑。
第一,国家建立制度,各地按照执行。国家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实现了全国全覆盖,同时确定了国家基础标准,也就是每孩每年3600元。对于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或者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实现政策均等化覆盖,体现政策的公平性。
第二,做好政策衔接,保障群众利益。对于各地之前已经实施的育儿补贴政策,地方要制定具体的政策衔接方案,确保本地政策和国家制度有序衔接。在此过程中,要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地方此前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
第三,强化政策统筹,增强可持续性。《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各省份在市级行政区域内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地区差异较小的省份也可在本省份内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育儿补贴政策要至少在地市级层面进行统筹。提高政策的统筹层次,有利于避免政策碎片化,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落地生效,取得了积极进展。如,多渠道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等。
郭燕红指出,生育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一揽子的政策措施。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与育儿补贴制度同向发力,形成生育支持政策的“组合拳”,更好地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人口是一个慢变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的作用需要长期观察。”王海东表示,将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跟踪、全面评估。国际经验表明,生育支持需要多维度政策同向发力,形成系统性支持。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人口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完善人口监测体系,加强政策成效评估,同时也加强政策储备,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