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科摩罗马鲁夫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贺诗寓已开展援助工作满一年。相较于在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壮医(中医)科工作近2个月的同事苟尧和韦业荣来说,她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尽管当地条件艰苦、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两组医疗队员却有同样的感受——中医药出海大有可为。
开局顺利,中壮医“绝招”轮番亮相
2024年6月8日,作为中国第16批援科摩罗医疗队的一员,贺诗寓随队远赴非洲践行援外医疗任务。工作一年,她带去的针灸、拔罐、壮医药线点灸、火针等治疗技法大受当地民众喜爱。
一开始,贺诗寓也担心过,当地人会不会拒绝中医药疗法,不过,首次接诊便让所有的顾虑烟消云散。法丽娜(音译)是马鲁夫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当时已患肩周炎数月,右手手臂无法抬起。贺诗寓为其行壮医针刺治疗,仅一次,法丽娜的手臂便可慢慢抬起。“她觉得非常惊讶,感叹中医的神奇,开心地要跟我一起合照。”当日,贺诗寓共接诊30多名患者。
开局顺利,贺诗寓信心倍增。2024年7月,患者莫娜阿夏(音译)找到了贺诗寓,当时她因右臀放射到膝部疼痛,导致行走及下蹲异常困难。此前,莫娜阿夏已做过相关影像检查,均提示无病灶,也在当地找不同的骨科、外科医生诊疗过,均无明显改善,因此想尝试中医治疗。贺诗寓检查发现,莫娜阿夏的右髂腰肌、腹股沟韧带及髂骨外缘有强烈压痛感,遂诊断其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她用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壮医针刺术为其松筋解结,首次治疗后,莫娜阿夏下地走路便行动自如,下蹲痛感减轻80%。次日,再行第二次治疗后完全治愈。
随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也迎来了首次亮相。科摩罗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常年天气湿热加之卫生条件较差,皮肤病肆虐,阿菲力伽(音译)就是饱受皮肤病困扰的患者之一。找到贺诗寓时,他前胸、腋下及前上臂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簇状水泡,伴有液体渗出,疼痛难忍甚至无法入眠。“这不就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急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吗?小小药线即可‘拿捏’。”贺诗寓所说的“小小药线”,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经过壮药浸泡的苎麻线,将其点燃后形成的圆珠状炭火迅速直接灸灼人体表面的穴位或部位,具有通络止痛、祛风止痒、消炎等作用。仅用3天,阿菲力伽的病情明显好转,他紧握贺诗寓的手,激动地用英文表达感谢。
刺络放血、火针、拔罐、小针刀……各种中壮医“绝招”轮番亮相,一年来粗略估算,贺诗寓为当地超6000名民众解决了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各种软组织损伤、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慢性湿疹、慢性胃炎等问题。“治疗效果好,他们都对中壮医爱得不行!”贺诗寓说。
用疗效说话,工作局面逐渐打开
相比于贺诗寓,在距科摩罗7000多公里之外的老挝万象,来自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主治医师苟尧及急诊科护师韦业荣就没那么顺利了。
2025年5月5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国东带领专家团队前往老挝开展传统医药交流访问,苟尧和韦业荣访问期间留驻万象湄公河医院壮医(中医)科,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技术合作。
“一开始当地人是抗拒的,一看我拿出长长的银针,吓得连连摇头加摆手,对带‘火’的火针、壮医药线点灸、火罐等更是面露惧色。”苟尧说。不过,他自有破局之法。
5月15日,患者方芳(音译)因长期肩颈痛来到湄公河医院壮医(中医)科诊治。CT检查显示其颈部病变,有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方芳此前也在当地医院做过封闭注射治疗,也尝试过针灸,但体验感不佳。因此,当苟尧拿出银针时,方芳立马摆手表示“不扎针,怕痛”。苟尧心生一计:“我说我帮她再检查一下,但其实检查的时候,已经扎了一针下去。”随后,嘱患者活动颈椎,感受疼痛是否减轻。“这时我才告诉她,我已经扎针了,针灸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她直呼不可能,太神奇了!”
除“掩饰”法外,苟尧和韦业荣还用了“亲测”法。当患者表示怕痛的时候,他们就在自己胳膊上扎一针,减轻其抗拒情绪。慢慢地,像方芳一样,对针灸彻底改观的人多了起来,口口相传介绍了更多人到壮医(中医)科就诊。医院保洁人员咩森(音译)因“网球肘”引发的疼痛,经壮医火针一次治疗见效后,让苟尧和韦业荣在医院小有名气。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抗拒。”苟尧发现,中医“治未病”思想其实已春风化雨“潜入”当地,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中医药教育,不管是医院还是在医馆行中医操作的医生,大多处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就拿湄公河医院医生阿尼(音译)来说,他算是我院医生带出来的‘第二代弟子’,日常也用中医针灸帮患者治病。但他缺乏理论基础,在辨证施治、穴位定位、治疗思路等方面,与一名成熟的中医还存在很大差距。”于是,苟尧又承担起带教的责任。
工作局面逐步打开。面对老挝高发的关节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顽疾,苟尧及韦业荣一医一护密切配合,亮出壮医经筋疗法、壮医药线点灸、壮医刺血疗法等非药物疗法“组合拳”,配合内服中药,屡创奇效:49名腰椎间盘突出伴腰肌劳损患者经壮医经筋疗法、刺血疗法、火针、拔火罐等治疗,疼痛明显缓解;37名顽固颈椎病患者,经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壮火条灸治疗后,颈部僵硬明显改善;一名男性骨盆骨折术后患者,右下肢活动严重受限,经21天“壮医经筋疗法+电针+刺血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系统治疗后,疼痛消失,下肢功能明显提升……首月接诊的约150名患者中,超98%的患者经中壮医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
踌躇满志,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苟尧敏锐地意识到,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猎奇性、符号化层面,加之文化差异、诊疗习惯不同也给开展工作带来一定障碍,不过,他依然坚定地认为,中医药在海外大有可为:一方面源自当地医生、患者都看得到的出色疗效;另一方面,当地医疗条件落后,也给了中壮医药大施拳脚的空间。“湄公河医院算是当地比较好的医院了,医疗设备仍落后短缺,对一些常见病,中医可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情,用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苟尧说。
苟尧还发现,国内施行的诊疗方案,有些在老挝万象并不适用,比如拔火罐,国内留罐时间一般为15分钟,但如果在当地留罐超10分钟,皮肤就易出现水泡……因此,他结合老挝民众阳虚、内寒、湿重的体质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整出理稳定型心绞痛、胃肠功能紊乱、腰痛等常见疾病的本土化诊疗方案。
另一边,贺诗寓也在为传统医药大有可为而积极努力。今年6月1日,中国第16批援科摩罗医疗队走进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带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贺诗寓系统讲解了中医理论基础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并结合当地常见病,给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建议。
韦业荣也没闲着。当前,万象流感盛行,闲暇之余,他加快了壮医三气养生操的教授节奏。从零星几人参加,到音乐响起,医护、患者家属主动加入,韦业荣的“养生团”日益壮大起来。
至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位年轻人都有清晰的计划:向当地医务人员教授中壮医临床技能,助力当地医务人员水平提升;对本科室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既要传授理论知识,也要教授技能操作;同时,通过义诊、医疗机构之间交流等方式,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