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多维支持 为孕产妇幸福“加码”
    发布时间:2025-06-30 17:03:57      来源:健康报       点击:

    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今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医保局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加快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工作措施》,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实施路径,分阶段稳步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

    聚焦理念机制友好,完善政策支持主动作为

      明确建设目标。鼓励引导助产医疗机构按照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要求开展建设,到2025年底,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要达到20%;2027年达到60%;2029年达到90%;到2030年,生育友好理念在助产医疗机构内深入人心,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措施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生育医疗保健服务。

      强化部门协同。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医保等部门统筹协调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工作。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着重给予政策支持,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按规定落实相关投入政策。各地要将产科列为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加强设施设备、人员及信息化建设,动态缩小产科与医院其他科室的收入差距。做好医保、价格和控费政策衔接,在确保医保资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将产科、新生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动态调整,统筹考虑,合理提高产前检查支付标准。

      加强宣传推广。各地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及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各类平台的宣传作用,制作并发布有关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文章、宣传视频等,及时挖掘、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共同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聚焦空间环境友好,改善服务条件多点发力

      优化服务流程。推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和“一站式”诊疗,整合孕前咨询、孕期检查、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政策宣讲、分娩、产后康复等服务,鼓励将产科门诊、检查检验、胎心监护、缴费等环节集中设置,配备导诊人员。落实“一人一诊一室”制度,保护隐私。产科病房设置以单人间和双人间为主,多人间配隔离帘,病房设施设备及环境满足诊疗需要,体现舒适温馨。鼓励有条件的机构设置一定数量的新生儿家庭化病房。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针对妇产科门诊卫生间区域开启“马桶革命”,将原来的马桶升级为可自动更换坐垫薄膜的马桶;对产科病房进行标准化改造,推出“商务舱产房”,配套电动产床、智能家电等先进设施。

      丰富服务内涵。全面加强妇女保健特色门诊建设,积极争创一批早孕门诊、宫颈疾病门诊、乳腺保健门诊、盆底肌保健门诊等国家级、省级特色门诊。加大对产科、儿科建设等的支持力度,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加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和人文关怀培训,强化医患沟通,开展满意度调查,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全程智慧服务,加强产科和产房信息化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辅助产科临床诊疗、胎心监护和产程预警等。

      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患者仅需 一部手机就能实现“一站式”全流程就医,同时享受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医院还利用省级“云上妇幼”平台,广泛开展远程培训、指导、会诊和在线转诊,依托手机应用程序等多种载体,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指导。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作为山东省首家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医疗机构,已正式上线智能导诊系统,为就诊者提供准确、实时的智能问答。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利用可穿戴设备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居家健康监测;鼓励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有需求的孕产妇和家庭提供上门服务。

    聚焦全程服务友好,强化生育保障力求实效

      强化母婴安全。助产医疗机构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严格落实母婴安全各项制度,院内设置相应领导小组、明确管理部门,成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专家组。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强化院内疑难、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多学科诊疗及协作机制,与县、市和对应片区省级危重救治中心紧密联系,畅通转诊“绿色通道”。省卫生健康委对救治体系进行评估和动态管理,通过病例大讨论等形式加强培训。

      做好全程服务。积极设立生育评估门诊,开展多学科诊疗、生育力评估与科学备孕指导。在孕产妇建档时,确定主管责任医师或产科医疗组,并提供全程生育服务。加强分娩过程中的专业指导、精神鼓励和情感支持,全面开展药物镇痛分娩服务,有条件的可开展家属或志愿者陪产,倡导自然分娩。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全天候”提供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服务,目前,分娩镇痛率达93%。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设置“产科小助手”和“产科志愿者”,为就诊者提供咨询指导、陪诊支持等服务,将健康教育融入诊疗全程;规范建设孕妇学校,加强对孕妇和家属的健康指导,将防治孕期和产后抑郁、焦虑作为孕妇学校核心课程,在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中常规开展抑郁症筛查,对有相关症状者及时干预并跟踪随访。

      加强产后保健。围绕产后保健服务需求,为产妇提供适宜的营养、运动和心理健康指导等服务。鼓励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乳腺保健门诊,指导产妇做好母乳喂养和乳房护理。加强新生儿保健,原则上每名高危孕产妇分娩现场有1名新生儿科(儿科)医师在场保障,开展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儿童保健(儿科)医师负责母婴同室查房。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新生儿复苏和早期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开展高危新生儿分级评估和分类管理。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推广实施新生儿“一站式”床旁7大疾病筛查,创新性开展新生儿视听同步监测,新生儿听力和基因普遍联合筛查、多学科评估及综合干预。

      开展监测评估。各助产医疗机构按照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要求加强建设,鼓励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达到45条以上基本条款。各助产医疗机构达到相关要求后,将建设情况进行公示并报送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各市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动态掌握工作进展,定期开展效果评价。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情况监测,定期公布进展,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群众受益。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