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除湿 中医药治未病有优势
发布时间:2025-08-06 15:24:20 来源:健康报 点击:
暑期天气潮湿闷热,胃肠、皮肤疾病多发,中医药在防暑降温、祛湿调理、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8月5日,国家中医药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暑期中医药养生”专题发布会。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夏季宜养心、宜避暑除湿。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一方面,国家中医药局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实施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为广大群众提供起居调养、膳食指导、情志调节等健康调养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中医医院相关科室建设,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保障群众健康。截至2024年底,已经有13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了脾胃病科,19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了皮肤科,为广大群众提供脾胃病、皮肤病等暑期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服务。同时,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重点学科,制定一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印发的《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出,基孔肯雅热属于中医湿温范畴,病因为蚊虫疫毒。“基孔肯雅热核心病机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当前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除了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外,平时还可以采用健脾消暑的药食同源中药,如薏苡仁、白扁豆、淡豆豉、荷叶、冬瓜等,加瘦肉煲汤,调节身体体能、保持免疫力平衡。同时,中医治疗以清热化湿、疏风透邪为原则,辨证使用中医药内服和外治法,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皮疹消退,稳定退热,积极促进疾病康复,且中医治疗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