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乙肝VS丙肝 如何区分一文说清
    发布时间:2025-11-05 16:20:04      来源:大河健康网       点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具有传染性且足以对人构成严重危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其中,感染乙肝(HBV)或丙肝(HCV)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情很有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到肝癌。

    虽然两者仅一字之差,却在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者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

    1.病原体方面

    乙肝和丙肝根本的区别是病原体的不同,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为DNA病毒;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为RNA病毒。

    2.实验室检测方面

    乙型肝炎通常检查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以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则需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DNA(HBV-DNA)。若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HBV-DNA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越强。

    丙型肝炎一般不常规体检筛查,高危人群抗-HCV阳性后,应检测丙肝病毒RNA(HCV-RNA)。HCV-RNA是丙型肝炎检查的特异性指标,与HBV-DNA相同,其载量越高传播的危险性越大。

    3.传播途径方面

    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基本是相同的。

    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液、母婴及性行为传播。(1)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2)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刷牙等也可传播。(3)母婴垂直传播,随着我国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4)近年来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乙肝有所增加。

    丙肝病毒HCV现阶段的主要传播途径为:(1)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具体情况同乙肝。(2)母婴传播,其危险性低于乙肝,但当母亲分娩时体内HCV-RNA阳性,危险性高达4%-7%,如同时合并艾滋病毒感染,危险性达到20%。(3)经性接触传播。与HCV感染者性接触和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4)接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

    4.临床表现方面

    乙肝及丙肝感染人体后均可导致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少数可发生重症肝炎、肝衰竭。急性期的症状表现为乏力、厌食、尿色加深、肝区疼痛等;一般情况下,乙肝早期的症状要比丙肝明显,乙肝及丙肝患者都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不想吃饭和饭后肚子胀,甚至出现黄疸或肝区疼痛的表现,而丙肝患者临床症状要比乙肝患者轻微,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5.治疗方面

    就乙肝而言,目前有多种药物可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但乙肝治愈率相对较低,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回访,监测自己的病情进展。

    而丙肝是可以治愈的,随着丙肝抗病毒药物(DAAs)的研发成功,彻底消灭丙肝已成为可能。目前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常见几种药物已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6.预防方面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对乙肝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与乙肝不同的是,丙肝病毒分型较多且容易变异,目前还没有针对丙肝的疫苗。此外,我们应阻断乙肝及丙肝的传播渠道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如安全输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不共用剃须刀、牙刷、文身、穿刺等工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备孕前开展相关检测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乙肝还是丙肝,都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生可疑感染情况,应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阻止肝炎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发展。

    最后建议广大市民要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定期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要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的威胁。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西路3号院2号楼15层181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