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
左撇子又称“左利手”
如果你是用左手写字、左手吃饭
所有的生活习惯都从左手开始
那么今天
就是属于你的节日
网友总结左撇子的生活日常
快向你身边的左撇子求证
喝水:右手拿瓶,左手拧盖子。
拧毛巾:左手出大部分的力气,抓住毛巾,左手向外拧,右手向里拧。
背包:肩带在左,包挎在左,方便左手去取东西,并且从包中取东西时,通常都是右手扶着包,左手伸进去翻。
玩手机:右手持手机,左手划开屏幕,或者左手关机。
跷二郎腿:左腿压到右腿上,换右腿的话,反而不得劲。
为什么有些人是左撇子?
01遗传因素
荷兰一个研究团队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超过35万人的数据进行了基因组筛查,寻找与左右利手相关的、会引起蛋白质改变的罕见遗传变异。分析中包括了38043名左利手人士和313271名右利手人士。
研究发现,因罕见编码变异导致的左利手,其遗传率较低,只有不到1%;但一个编码微管蛋白的名为TUBB4B的基因,导致在左利手人群中出现罕见编码变异的可能性,比右利手人群高2.7倍。
尽管尚未发现明确的致左撇子基因,但家族遗传倾向较为显著。
02 胎儿期环境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胎儿的姿势、子宫内的空间限制等。有研究认为,胎儿若经常接触到某一侧的子宫壁,可能增加出生后使用该侧手的倾向。此外,孕期激素分泌也可能对胎儿手部发育方向产生影响。
03 大脑结构与功能差异
人类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多数右撇子的语言和逻辑功能主要由左半球主导,而左撇子的大脑半球分工可能更灵活,甚至出现双侧半球均参与重要功能的情况。这种差异可能在胎儿发育早期就已形成,与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模式有关。
04 后天模仿与习惯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如果家庭或环境中存在左撇子,孩子可能通过模仿逐渐习惯使用左手。此外,早期生活经历(如喂养方式、玩具摆放位置等)也可能对用手习惯产生影响。
孩子常用左手,要不要纠正?
左撇子不是病,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强制改用右手。若强制改用右手,会让左撇子已经建立的大脑优势半球强制更改,或出现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左右混淆等,还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关于“左撇子”的几个误区
1 左撇子更聪明?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1年一项大规模系统综述整合了70项研究、超过110万人数据,结论是:左撇子与右撇子的智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2 左撇子寿命更短?
这是一个误解。
202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早期社会中很多左撇子在童年被迫改用右手,导致老年死亡人群中左撇子的比例被人为压低。这样一来,看上去左撇子主要集中在较年轻的死亡者中,才误导得出了“左撇子更短命”的结论。
因此,“左撇子寿命更短”其实是因历史文化背景变化而产生的统计错觉,并非真实的生理差异。
3 左撇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这是一个片面的说法。
惯用左手的形成是一种“多基因影响+早期发育”模式,而非简单的基因异常或缺陷。左撇子是人类行为多样性的一部分,既非“优等变异”,也非“病理异常”,更不是单一基因决定的结果。
4 左撇子更擅长艺术或体育?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在体育方面,左撇子可能在某些竞技体育项目获得优势:例如,一项对手球比赛中7米线罚球的分析发现,左撇子选手在某些位置的得分成功率更高,可能是因为守门员更不适应左手进攻。但这种优势不能泛化为“左撇子更擅长运动”。
5 左撇子更内向或叛逆?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人们长期以来对左撇子性格有诸多猜测,比如更叛逆、更孤僻、更有攻击性等。但这些说法多源于文化偏见,而非科学实证。
祝所有左撇子们节日快乐
愿你们用那灵活的左手
书写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科学辟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