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诊室里,副主任医师马迪总能精准捕捉到糖尿病患者眼神中的特殊信号。那是长期受高血糖影响,眼部健康悄然受损的细微表现。从医多年,她深耕糖尿病及并发症诊疗领域,尤其在糖尿病并发干眼症的治疗上,写下了一段“古法新用”的医者篇章。
临床发现干眼之困
“糖尿病相关干眼症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引起眼部血管循环出现障碍,眼部营养供给受到影响而产生。“马迪常这样向学生解释糖尿病与眼部疾病的关联。2015年,她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坐诊时发现,门诊中近六成糖尿病患者都会随口提及“眼睛干、看东西模糊”,起初她以为是患者年龄增长导致的普通眼疾,可随着类似主诉越来越多,她敏锐地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彼时,临床对糖尿病并发干眼症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马迪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中,63%存在干眼症相关症状,我国这一比例也高达51%,但治疗手段却十分有限。
为了摸清糖尿病与干眼症的关联,马迪从2015年开始,在门诊系统记录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症状,2020年又牵头开展系统化观察。研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马迪面临着课题申报难、资金短缺的困境,其研究一度只能依靠门诊数据积累和学生硕士课题推进。即便如此,她从未放弃:“只要能为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哪怕从最小的样本开始,也是值得的。”
创新眼部熏灸仪
在探索的过程中,马迪将目光投向了中医古籍。《理瀹骈文》中记载的“核桃灸”疗法让她眼前一亮。这种以核桃为隔物,借助艾灸温热效应治疗眼疾的方法,与她想要“温和调理、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不谋而合。但传统核桃灸装置简陋,患者佩戴舒适度低,还存在烟雾刺激鼻腔、药液呛入呼吸道等安全隐患,显然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
“能不能对传统核桃灸进行改良?”带着这个想法,马迪开始四处寻访合适的器械团队,最终找到相关企业研发出的一款新型眼部熏灸仪——明澈眼护符合要求。这款仪器以核桃为载体,先将核桃壳用金银花液浸泡2小时以上,再搭配碳化处理的中药配方眼灸柱,既解决了传统“眼睛慎不可灸”的安全问题,又保留了灸疗的温热通络之效。
为验证疗效,马迪带领学生开展临床研究,纳入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患者,62岁的翟大爷是首批受益者之一。他患糖尿病12年,被干眼症困扰5年,曾因眼干严重影响睡眠。加入研究后,张大爷坚持使用眼部熏灸仪,2个疗程后,他的眼干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现在看电视、读报纸都不费劲,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张大爷说。
在治疗过程中,马迪不断优化操作细节。为避免烟雾刺激,她要求治疗时打开仪器风门,保证空气流通;为确保安全,她亲自培训医护人员,规范消毒流程和操作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疗效,不能有丝毫马虎。”马迪说。此外,她还根据中医“气阴两虚”的症型特点,为患者进行中药汤剂调理,从整体上调理患者体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加大社区推广应用
“眼部熏灸法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医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成果。”目前,该疗法已在昆明市多家社区医院等机构推广应用,但马迪也认识到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下一步,我们计划申请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联合云南省内其他中医院,扩大样本量,提升研究证据等级。同时,我们还想开展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眼部熏灸法治疗糖尿病并发干眼症的作用机制。”
谈及未来,马迪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将眼部熏灸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患者治疗成本,让更多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受益。同时,我们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参与实验的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以及眼底检查结果也得到有效改善,所以我还想探索这一疗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其他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的眼部健康筑起一道‘中医防线’。”
从临床发现问题,到科研解决问题,再到推广惠及患者,马迪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与担当。在中医创新治疗糖尿病并发眼病的道路上,她始终步履不停,只为守护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