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冯玲:发现需要 收获真心
    发布时间:2025-08-12 17:00:10      来源:健康报       点击:

    收到获得第50届南丁格尔奖的消息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副主任护师冯玲正在接待来参加培训的学员。这项荣誉并没有让她喜不自胜,工作一切照旧。

      “我没想到能获奖,我得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冯玲红着脸说。没有兴奋,也没有多少分享欲,一如同事们的评价:她是一个特别认真、努力又踏实的人,很少说自己做了多少,却总用行动影响着大家。

    关注需求
    真诚叩心门

      1990年,大学毕业的冯玲被分配到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当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感染科。”冯玲说,“大学期间,我就对传染病、院内感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实习时,她轮转到感染科,发现很多患者被周围人甚至被亲人嫌弃,“真的很想帮助他们。我们从不会戴有色眼镜看他们。慢慢地,他们愿意跟我们聊聊天,讲讲他们为什么感染、家里有什么困难、自己有什么困惑。”

      曾有一名艾滋病女患者被转到感染科时已经到了疾病晚期。冯玲得知,这位患者的丈夫也被感染了,孩子才三四岁,患者的思想压力非常大。于是,冯玲每天都到病房跟她说话,可她只机械地回答“嗯嗯”。冯玲在一次交流时提到了她的孩子,患者的眼睛里一下子有了光。冯玲立刻请她丈夫把孩子接到医院。“孩子来了以后,她的精神明显好了不少。我有一天看见她站在窗边梳头,和孩子有说有笑。”冯玲回忆说,“其实护理不仅仅是执行医嘱,还需要叩开患者的心门,发现他们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到他们。”

      十多年前,冯玲遇到一名被亲人抛弃的30多岁女患者。患者因宫颈癌到医院接受手术,术前筛查发现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原本在医院照顾她的姐姐就消失了,冯玲带领护士们一起承担了所有照护工作。“我活不久了,恨不得立刻就死。”患者常这样说。那种绝望让冯玲心疼。于是,冯玲常去看她、开导她说,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加上“四免一关怀”政策,未来生活不成问题。她还叮嘱护士要常去巡视,特别在晚上,避免患者发生意外。慢慢地,患者的情绪好了起来,和冯玲成了朋友,总喊她“冯姐”。出院的日子近了,患者向冯玲吐露了她的担忧:如果她回到当地接受治疗,周围人会不会歧视她。冯玲告诉她,国家有政策,会保护她的隐私,不要有这样的顾虑。十几年过去,这位患者早已回归了社会。逢年过节,冯玲都会收到她的问候。

    少说多做
    润物细无声

      冯玲有一个工作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方便随时随地记录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护理操作落实情况、患者反映的一些问题,又或者是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认可。这让感染科护士谭苗印象深刻。

      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邓莉平说,冯玲一门心思都在病房,要么在患者床边工作,要么就在患者容易找到的地方。成为护士长后,她也从未觉得自己可以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基础的工作她照做,困难的工作她带头做。”和冯玲共事了20多年的感染科护士王燕说。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出现后,她便找机会将科里护士送出去学习。引进治疗重症肝炎的人工肝技术后,冯玲自己先学会操作,再教给护士们。为回答好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咨询并做好个案管理,冯玲获得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质。“冯玲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很愿意传帮带。”邓莉平说,“临床上遇到少见病例,操作上遇到困难,她从不放弃,会非常努力地查资料、想办法。”

      艾滋病等传染病累及多个器官和多个系统,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也会被各种慢性病困扰。冯玲意识到,光靠一个科室一个专业的力量很难为患者解决问题。“比如,患者颅内感染,需要接受脑室引流;患者合并有肾脏病,需要接受腹部透析……我们科的护士该怎么办?”冯玲说,她主动向相关科室求教。在冯玲的推动下,感染科建立了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以不断提升护士们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如今,感染科有了不少“斜杠护士”,他们除了拥有传染病专科护士资质外,还考取了营养师、血液净化、静脉治疗等资质,成了复合型人才。

      在冯玲的带领下,科室一起学习职业防护前沿知识,并时常进行演练。科室逐步完善职业防护、院内感染控制等相关制度,建立了对职业暴露的规范处置流程,让医护安全更有保障。

    播撒火种
    星火已燎原

      2015年,冯玲由感染科转入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工作,和中心团队一起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核心力量。

      下基层做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协助基层医护解决艾滋病防治中遇到的困难……冯玲和团队一起把防治艾滋病的火种播撒到全省30多个市县,带动了基层防治能力的提升。

      目睹很多感染者家庭因病返贫,团队积极联系社会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设立爱心助学金。截至目前,850多万元助学金帮助了千余人次的学生。看到这些孩子逐渐成长成才、改变命运,冯玲感到非常满足与欣慰。

      除了经济上的帮助,2013年开始,团队每年夏天都在医院和志愿者的支持下举办“快乐求知夏令营”,邀请来自感染者家庭的孩子参加。夏令营的内容包括文化课辅导、心理辅导、品格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的心态。”冯玲说,照顾孩子们的老师中有医护人员、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受惠于助学金的年轻人。

      如今已经56岁的冯玲,仍坚守在中心的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提供更加私密的服务。这个门诊不仅能做检测,开展相关知识宣教,还是一个简易的“心理门诊”。“希望能为感染者建立一个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解决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治疗依从性不强的问题。”冯玲说,“也希望能解决一些人的‘恐艾’问题。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我们还会第一时间将他们转介到医院的神经心理门诊。”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西路3号院2号楼15层181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