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健康科普
    冬季进补有哪些“宜”与“忌”?中医专家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5-11-19 15:03:00      来源:新华网       点击: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冬季通过饮食调理身体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小雪节气将近,气温将越来越低,如何正确进补以增强体质?1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医专家为公众答疑解惑。

      “中医提倡“冬令进补”,其理论源于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介绍,冬季万物闭藏,人体阳气内藏,消化系统功能会偏旺盛,此时调养能更好地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精华之气在体内储存,来年春天精力便会更加旺盛。

      冬季进补应该从立冬开始吗?对此,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黄亚博表示,其实,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前夕都适宜进补,北方寒冷地区可适当提前,南方温暖地区可稍作延后,“关键是要在身体状况最佳的时刻开始进补”。

      冬令进补并非人人适宜。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说,气虚者和血虚者适宜进补,产后、大病后或手术后体虚者也可通过中医调理调气血、补虚劳,但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热处于急性期的人及湿热体质舌苔黄腻者不宜进补。

      专家提醒,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进补前应请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综合评判,给出合理进补方案。

      对于老年人和部分女性群体而言,进补也有一些“宜”与“忌”。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往往多个脏腑功能减退,伴有多种慢性病,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于国泳说,因此,老年人应“平补”“缓补”,循序渐进,切忌“峻补”“猛补”。

      专家介绍,老年人冬令进补应以健脾益气为首要任务,可选用茯苓、山药等平和之品增强脾胃功能,以核桃、枸杞等食材来补益肾精,同时注意气血双补;推荐食用食疗粥,如温补肾阳的核桃粥、益气补虚的羊肉粥,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

      此外,部分女性冬天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何迎春说,这种情况与中医所说的“血虚寒凝”“阳气不足”有关,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同时注意腹部、腰部、下肢保暖,每日用40℃左右的水泡脚15至20分钟以温经通络。

      除了食补,服用膏方也是冬季进补的一个传统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膏方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具有因人制宜、处方灵活、服用方便、兼具治疗与预防功能等特点。

      “膏方本质是依据个人体质和证候的特点量身定制的大型复方制剂。”黄亚博说,膏方适合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全面诊察后开具,且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不可一方连用多年。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西路3号院2号楼15层181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