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见到一些人的下肢静脉出现扩张、迂曲,状如蚯蚓,这在医学上被称为“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而当这种静脉曲张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静脉溃疡,俗称“老烂腿”。本文将从静脉溃疡的成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全面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防治这一疾病。
一、静脉溃疡的成因
静脉溃疡的形成主要与下肢静脉曲张密切相关。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结构不良以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这些因素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静脉管腔增粗,静脉瓣膜闭合不全,血液发生反流,久而久之形成静脉曲张。病程进展会加重静脉淤血,引发皮肤营养不良,最终形成溃疡。
除了静脉曲张,静脉溃疡的成因还包括久坐、久站、肥胖、妊娠、慢性咳嗽、便秘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下肢静脉的压力,影响静脉回流,从而诱发或加重静脉溃疡。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局部静脉血管扩张,进而引发溃疡。
二、静脉溃疡的症状
静脉溃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出现溃疡、坏死,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溃疡面通常位于小腿下端及踝部,初期可能仅为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皮肤硬化发黑,最终形成溃疡。溃疡面往往难以愈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此外,静脉溃疡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肢沉重、酸胀感,踝部出现轻度水肿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尤为明显,休息后可有所缓解。
三、静脉溃疡的治疗
静脉溃疡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干预两类。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微、不愿手术或手术耐受力极差的患者。基础措施包括穿戴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日常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也有利于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对于伴有疼痛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镇痛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射频消融术等,这些方法能够封闭病变静脉,改善静脉回流,促进溃疡愈合。但需注意,物理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手术治疗是静脉溃疡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顽固性溃疡或严重静脉功能不全者,需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交通静脉结扎术等,通过手术去除病变静脉,恢复静脉回流,促进溃疡愈合。
四、静脉溃疡的预防
预防静脉溃疡的关键在于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避免久坐、久站,经常变换姿势,促进静脉回流。
2.从事站立或久坐职业的人群,建议穿医用减压袜或弹力绷带,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3.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下肢静脉负担。
4.积极治疗引起静脉高压的基础疾病,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
总之,静脉溃疡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防治这一疾病,避免“蚯蚓腿”变成“老烂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下肢健康,及时就医治疗静脉曲张等潜在疾病,预防静脉溃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