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开始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医学影像融合创新与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国内外放射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介入医学等领域专家齐聚南京。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技术的融合,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哪些方面能够助力医学影像?与人类医生相比,它具有哪些优势?
医疗影像识别成为继无人驾驶、人脸识别之后,又一个与人工智能能够精准适配的应用新场景。如今,不少三甲医院都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医学影像学领域。也就是说,作为患者,CT片的第一“读片人”有可能不是影像科医生,而是经过特殊“培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居胜红介绍:“比如说像肺结节的筛查、冠脉CTA、头颈部CTA等等,都有人工智能的应用。现在最广泛的就是肺结节的筛查,几乎每一个三甲医院,甚至基层医院都有这样的软件。况且现在不断地迭代,不只是做检出病灶的检出定性,而且还可以做出一些初步的规范化的结构式的报告,帮助医生来进行最后的判断。”
专家介绍,人工智能在针对某一类疾病、经过几十万幅CT报告的学习后,就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字“医生”,再细微的病灶,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人工智能不仅能帮助医生提高效率、减少患者排队时间,还能帮助实现精准治疗。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张冰介绍:“人工智能比较适用于简单重复的应用场景,高级的疑难复杂的疾病,还是需要影像诊断学的医生去进一步进行工作。”
随着医学影像四个主要学科(放射、超声、核医学、介入学科)的融合、精准医学的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发展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和四个影像学科的影像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依靠单一影像检查技术做出诊断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多重影像检查结果,进行不同图像间的观察和比较,从而得到正确的综合影像诊断结果。
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会主任委员滕皋军介绍:“通过融合我们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将我们的医疗资源发展到极致,通过融合我们可以提供更高端,高质量的临床医疗诊断到治疗服务。”
第一届中国医学影像融合创新与发展大会还将围绕“PET/MR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像人工智能与转化;影像质量与发展;医学影像中心管理”四大主题展开精彩纷呈的学术活动,呈现一场难忘的学术盛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雪彤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