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学术交流
    智能体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5-07-29 16:05:49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年龄较早,患儿在3岁就可以确诊。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需要早发现、早干预。只有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有超1300万孤独症患者。然而,受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公众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我国孤独症患儿平均诊断年龄约为4岁,远超3岁前黄金干预期。

    瞄准这一痛点,由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牵头研发的孤独症AI智能体“StellarCare AI”(星启诶艾)近日发布。星启诶艾以分子医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引擎,融合多模态数据解析能力,旨在为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化筛查、个性化干预、智能化支持”的创新解决方案。

    星启诶艾源于一个公益科研项目。2024年11月,在福建省与你孤独症儿童服务中心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及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韩达牵头,联合浙江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之江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组建起一支跨生物技术、分子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团队。他们发起“多模态AI技术运用于孤独症早筛”公益课题。

    今年3月,课题组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妇幼保健院启动试点,采集1300余名儿童眼动、面容、行为等关键数据。课题组整合问卷量表、眼动追踪、微表情分析、行为视频、脑影像、分子诊断及基因组数据,构建多维筛查模型。基于大语言模型,星启诶艾学习了权威诊疗指南和全球超25000份前沿研究成果,能实时追踪最新科研和临床进展,快速精准地与医生、科研人员及家长交互。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广勇介绍,试点数据显示,星启诶艾筛查准确率超85%,并将诊断窗口提前至18月龄。该突破为孤独症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更多患儿能在黄金干预期得到及时干预。

    韩达介绍,星启诶艾有三大应用场景。

    在家庭端,星启诶艾相当于“家庭医生”,能提供“行为分析—个性化干预—24小时AI答疑”全链条服务。家长可随时向它咨询与孤独症相关的问题,获取专业建议和指导。

    在医疗端,星启诶艾化身“医疗助理”,能解读临床采集的多模型数据,帮助医生、科学家深入研究孤独症及其相关前沿课题,提升筛查效率和准确率,打破临床与科研数据壁垒。

    在社会端,星启诶艾好比“专家智库”,可以联动政府、医院、科研机构与公益组织,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构建“筛查—诊断—干预—保障”全生命周期支持网络,提供更完善、更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持,推动政策优化与社会认知升级。

    目前,课题组正着力构建中国人专属的孤独症多模态数据库,进一步提升筛查精度与干预效果。

    “科技的温度,在于回应社会需求。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星星的孩子’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融入社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谭蔚泓说。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西路3号院2号楼15层181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