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学术交流
    介入守护心肌梗死:生命通道的护理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1 14:39:20      来源:大河健康网       点击:

    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急症,而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手段。从手术实施到术后康复的全程中,科学的护理策略如同“生命通道的密码”,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手术时,医生会在患者手腕或大腿根部的血管穿刺,将纤细的导管沿着血管送达冠状动脉堵塞部位,通过球囊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撑开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这一过程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心肌缺血,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是首要环节。由于介入治疗需在血管穿刺,术后穿刺点容易出血、血肿,甚至形成假性动脉瘤。患者需要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避免弯曲、用力。以桡动脉穿刺为例,术后通常会使用专门的压迫止血器加压包扎,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压力,定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瘀斑。患者和家属也要留意穿刺点,一旦发现纱布被鲜血浸透、局部肿胀明显,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同时,还要关注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若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疼痛加剧等情况,可能是血管堵塞或血液循环不畅,必须及时处理。

    药物护理也是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

    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不自行停药。另外,由于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要观察自己有无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在饮食与生活习惯方面,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格调整。饮食上遵循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升高,诱发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严格戒烟限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血管,影响心脏功能恢复。此外,规律作息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心理护理同样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过心肌梗死的生死考验,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陪伴,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不安,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医护人员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定期复查是术后护理的“安全网”。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监测心脏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均需复查,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查频率。

    介入治疗为心肌梗死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而术后科学、全面的护理则是维持这束光芒长明的保障。掌握这些护理“密码”,患者就能在康复之路上稳步前行,远离心肌梗死的再次威胁,拥抱健康生活。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