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针灸禁忌证必知!这4类人慎用
    发布时间:2025-04-27 11:29:42      来源:大河健康网       点击: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由针刺和艾灸组成,在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宜接受针灸,了解其禁忌证,是安全、有效运用针灸的关键。

    一、皮肤破损或感染者

    对于皮肤破损或感染的人群,针刺和艾灸均存在风险。皮肤破损时,如割伤、烧伤、擦伤等,其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了对病原体的有效屏障。针刺需刺破皮肤,若在破损处或附近施针,不仅会加剧疼痛,还可能将外界病菌带入伤口,引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伤口化脓、溃烂,愈合时间大幅延长。例如,若在烧伤未愈合的创面附近针刺,极易造成烧伤部位感染加重,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而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作用,对于皮肤破损者,艾灸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刺激破损皮肤,导致疼痛加剧,同时影响伤口愈合进程。

    若皮肤存在感染性疾病,针刺可能会使感染范围扩大,因为针具在刺入和拔出过程中,可能携带病菌至周围健康组织。艾灸的温热环境则有利于病菌繁殖,进一步加重感染症状,使炎症迅速扩散。

    二、凝血功能障碍者

    凝血功能障碍者,像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在接受针灸时需格外谨慎。针刺过程中,针体会刺破皮肤及皮下血管,正常情况下,人体凝血系统会迅速启动,使出血停止。但此类人群凝血机制异常,针刺后出血难以止住,容易形成大面积血肿,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影响肢体功能。比如血友病患者,轻微针刺就可能引发长时间、大量出血,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艾灸虽不直接刺破皮肤,但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会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在身体有潜在出血倾向的部位艾灸时,如鼻腔、牙龈等黏膜部位附近,可能诱发出血,加重病情。

    三、严重心脏病患者

    严重心脏病患者,如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心脏功能已严重受损。针刺时,患者可能因紧张、针刺刺激等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而这类患者的心脏难以承受这种额外负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恶化,甚至心脏骤停。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能力差,针刺刺激引发的血压突然升高,会使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极易引发急性肺水肿,危及生命。

    艾灸的温热刺激同样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艾灸时,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脏需加大工作量来维持循环。严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加重病情。

    四、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针刺和艾灸都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怀孕初期,胎儿着床尚不稳定,针刺刺激可能引发孕妇身体应激反应,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进而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尤其是腰骶部、腹部等穴位,直接针刺这些部位,对子宫的刺激更为明显。

    在怀孕中后期,艾灸腰骶部、腹部可能刺激子宫,引发宫缩,导致早产等问题。虽然在专业医生严格指导下,特定穴位的轻柔艾灸或针刺可缓解孕期某些不适,但一般情况下,若非必要,妊娠期女性应尽量避免针灸治疗。

    针灸虽有诸多益处,但以上4类人群在考虑针刺和艾灸疗法时,务必谨慎。治疗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由医生全面评估,确保安全有效进行针灸治疗。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