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移空疗法:以“天人合一”解锁心理疗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54: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

    当前,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年为精神卫生服务年。

    在此背景下,一种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创新疗法——移空疗法,正为无数心理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曙光。

    从深度想象到心理空境:开创心理自愈的新通道

    移空疗法以引导来访者通过深度想象到达心理空境为核心,为患者搭建起一座通往内心宁静的桥梁。在一次公开的治疗演示中,本报记者目睹了这一神奇过程。一位被严重失眠与焦虑困扰多年的患者,在移空疗法创始人刘天君的引导下,将内心的痛苦具象为一团黑色的迷雾,又找到一个散发柔和光芒的水晶球作为承载之物。随着刘天君的指令,患者缓缓将“迷雾”收入“水晶球”,并在想象中把它推向无尽的远方,直至抵达心理空境。治疗结束后,患者脸上露出久违的轻松,激动地说:“感觉心里的重担一下子没了,好久都没这么平静过,这疗法太神奇了!”

    这样看似简单的治疗过程,实则蕴含着严谨且有序的十个步骤。刘天君介绍,治疗伊始,治疗师会先通过舒缓的语言和轻柔的引导,帮助患者进入放松状态,让其身心从紧绷的日常压力中解脱出来,就像是为一场心灵之旅开启了舒适的前奏。随后,进入关键的具象化环节,患者在治疗师的启发下,如同在内心的画布上作画,将抽象的痛苦情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患者会根据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创造出千奇百怪的形象,有的将长期的压抑感具象为一个沉重的铁球,有的把恐惧具象为一只张牙舞爪的怪物。

    紧接着,选择承载物的环节至关重要。承载物就像是一个能包容所有负面情绪的容器,需要与患者的潜意识相契合。它可以是各种物品,如精致的盒子、神秘的布袋等,每一个承载物的选择都意味着为痛苦的感受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接纳方式。最后,在移空的过程中,患者在深度想象中将承载着痛苦的承载物逐渐地、有层次的推向远方,直至消失在心理视野中,到达其内心深处的心理空境,仿佛是将心中的阴霾彻底逐出,不再复还。

    刘天君介绍:“这十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引导患者深入内心,实现自我疗愈。深度想象并非简单的随意幻想,而是一种与内心深度对话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患者能够直面痛苦,并将其释放。”

    中西融合:探寻移空疗法的文化脉络

    移空疗法的诞生,堪称东西方文化深度交融的结晶。故事要从20世纪末说起,当时刘天君参加了“中德高级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项目”,也就是业内知名的“中德班”。作为首期学员里唯一一名毕业于中医院校的学员,刘天君在学习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东西方文化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着巨大的融合潜力,一颗想要搭建东西方学术思想桥梁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从学术根源上来看,移空疗法与刘天君的深厚中医气功学功底有直接联系。作为中医气功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该领域有数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仅谙熟传统各家各派气功的功理功法,还深入研习了各家功法的操作流程和实用技巧。移空疗法中的心理空境就脱胎于中医气功的入静技术。他发现中华传统修炼文化中所包含的意识与身体活动方式有许多尚未被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体育所涉及或研究,它们需要以不同于抽象、形象思维的意识活动以及非常规的呼吸、身体活动才能开启和进入,例如气功修炼之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高端境界。所以练功并不是单纯的身体或意识活动,并不能等同于做操或催眠。中华传统修炼文化对生命的体验式探索是生命科学的古典形式,有其独特的研究思路与价值,能够拓宽现代实验科学的视野,补充其不足。正是这些发现,让刘天君看到了中华文化和文明的长处,有了实在和充分的文化自信,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2003年,刘天君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踏上了德国访学之旅。他从德国老师那里学到了西方处理负面情绪常用的保险箱技术,这一技术让患者把负面情绪放入想象中的保险箱暂时封存。刘天君深受启发,在此基础上萌生了将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工处理并移走的设想,而这一设想,正是移空疗法的雏形。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刘天君在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提出了“移箱技术”,犹如在心理学界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此后,他不断完善这一技术。2009年,“移箱技术”参与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操作步骤得到进一步归纳和精炼,正式更名为“移空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也如繁花般陆续发表,2019年,《移空技术操作手册——一项本土化心身治疗技术》出版,并于次年出版了德文版,标志着移空技术走向成熟,开始迈向国际舞台。

    移空疗法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其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其重要根基。刘天君介绍:“中医秉持‘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身心和宇宙相互关联的整体,心理空境正是天人合一理念在心理境界上的表征。疾病的产生往往源于身心与其环境的失衡。移空疗法正是通过调节心理境界,主动去影响躯体症状和行为方式,助力身心恢复和谐。”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将神志活动分属不同脏腑,这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认知有所不同。同时,佛家、道家等学说的心身修炼技术多以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为基础,追求“三调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生理与心理的界限,为移空疗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此外,移空疗法中的“移空”概念独具特色。这一概念有时会被打趣地称为像变魔术,意思是将任何负面情绪“变到没有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际上,“移空”是将认知体验上升至心理空境。从“天人合一”的视角来看,人们遇到的任何问题,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移空疗法引导这一滴问题之水回归于大海,于是来自于问题的负面感受就会在广阔的心理空境中消融。刘天君表示,“移空”只是对空境的一种体验,但这份体验足以解决当事人的情绪问题。

    与西方传统心理治疗流派不同,移空疗法并非执着于深度剖析问题根源。一位心理学家曾形象地比喻说:“西方疗法如同不断追问伤口被插刀的缘由,而移空疗法则是当下果断拔刀,迅速为心身减负。”这种方式避免了对患者隐私的过度挖掘,减少心理阻抗,更贴合患者心理需求。

    刘天君表示,西方的心理治疗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强调通过对患者童年经历、潜意识冲突的深入挖掘来解决心理问题。而移空疗法更注重当下的体验和情绪的释放,不纠缠于过去的细节,让患者能够更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心灵蜕变:展望移空疗法的广阔前景

    在移空疗法中,患者先通过“移空”触及“空境”,缓解当下情绪困扰。刘天君解释:“‘移空’是让患者将痛苦移出意识层面,获得暂时的解脱。而‘持空’则是更高层次的境界,患者能自行把握沉浸于‘空境’的时长,并能够出入自如,体会与万物相融的和谐平静。”

    一位长期受抑郁症困扰的患者,在接受移空疗法后分享道:“起初通过‘移空’,我能短暂摆脱痛苦。随着治疗深入,达到‘持空’境界时,我感觉自己与世界重新建立了连接,内心充满力量,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于2008年在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首发的移空疗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众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大幅改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晓明表示,自己曾深深思考过一个问题,在西方心理咨询没有进入中国时,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是怎么维护的,中华传统文化里有哪些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我国如何产生基于自己文化的心理治疗理论方法,并可以在世界心理治疗领域有一席之位。

    令她欣喜的是,移空疗法的创立,让她看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不仅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更将来访者带到没有问题的地方,即进入天人合一的心理空境,这样的理念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观、宇宙观,和西方的直奔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治疗理念有本质的不同。”贾晓明表示。

    如今,移空疗法技术团队完成了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的国家应急攻关项目“新冠疫情创伤疗愈本土化心身支持项目”;“移空疗法三阶培训”成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的继续教育项目,并已举办多期培训。截至目前,已有62名认证咨询师、督导师,80名培训师,以及2000多名参加过移空疗法初阶培训的学员。移空疗法还走进青少年发展中心、高校、社区、监狱、戒毒所、企业,为各类人群缓解心理症状、改善心理功能提供有效帮助。

    展望未来,刘天君满怀期待:“我们希望移空疗法能帮助更多人摆脱心理困境,为全球心理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相信移空疗法将为更多的心理疾病患者带来慰藉与新生,让古老的东方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