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起“513医美安全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20 09:00:27      来源:央视网       点击:

    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针……近年来,以注射美容和光电项目为主的“轻医美”“微整形”引发求美者追捧。然而,迅速增长的医疗美容市场背后,来路不明的产品、不正规的机构等让变美之路仍然“坎坷不断”。

    5月13日,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控中心启动“医美安全日”系列活动,呼吁构建更加规范、健康、有序的医疗美容市场。专家提醒,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求美须谨慎。

    乱象频出 “要美”变“要命”?

    今年4月中旬,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疑为肉毒素中毒的患者。患者在一家美容机构注射肉毒素后出现四肢瘫软、说话困难、呼吸不畅等症状,一度住进重症监护室。“本是去美容瘦肩,现在落得在医院一病不起。”患者家属痛心地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美容也逐渐从小众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然而,需求的日渐旺盛背后,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行业乱象。从假冒伪劣产品,到“黑诊所”“黑医生”,让要美变成了“毁脸”甚至“要命”。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2023年医疗美容投诉同比增长55.7%。

    “注射美容属于侵入性项目,必须由从业医师在正规场所操作。特别是像肉毒素等本身具有毒性的产品,其注射剂量、注射方式均有严格规定,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肌肉瘫痪乃至呼吸衰竭等严重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蒋海越说。

    另一方面,一些求美者对医疗美容的风险性缺乏充足的认识,认为“轻医美”没有什么风险,加上商家的“忽悠”,糊里糊涂地做了项目,最终对自己的健康带来了伤害。

    “近日我们医院接诊了一位患者,在朋友的推荐下在私人诊所打了好几针‘医美针’,现在脸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但患者甚至不清楚注射的是什么,导致后续治疗困难。”山东省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霍然说。

    专家提醒,“轻医美”并非“低风险”“低技术”,不意味着随便来个人就可以进行操作,非正规操作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暴利作祟 “起底”背后利益链

    重庆市江北区警方破获一起涉医疗美容行业生产、销售假药案,查扣假冒伪劣肉毒素9万余瓶、麻膏150余公斤,涉案金额超2亿元;兰州市公安局成功侦破甘肃首例妨害药品管理案,捣毁家庭式医美“黑诊所”6处,查处用于存放肉毒素仓库3处,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地查处医疗美容相关案件。

    “轻医美”为何容易事故频发?记者调查了解到,无资质人员“隐匿从业”、利益链丰厚铤而走险是主要原因。

    “与外科手术需要大型设备和手术团队、只能在医院开展不同,注射美容、激光美容等项目基本操作相对简单,因此也有更多非法行医现象,这也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龙笑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无资质人员以“工作室”等名义,在宾馆酒店或者居民楼里租间房子就能“开业”,隐蔽性强,且往往开展注射类项目,风险极大。

    丰厚的利润吸引着一些人铤而走险。以重庆案件为例,一瓶假冒伪劣的肉毒素以一瓶100元的价格销售给医疗美容机构,而医疗美容机构转手便以一针2000元至300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且开封后的一瓶假药还会分给3至4名消费者使用。

    “一些无资质的从业者经过短期培训就敢干,还喜欢在培训会议、论坛上拉着专家合影,用作对外宣传包装自己的素材,导致整形美容领域的医生外出参会都不敢随便与人合影。”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对记者说。

    此外,一些“黑诊所”还常常和美发店、按摩店“串通”,后者将自己的客户成功输送给某些“美容院”后,往往能拿到大笔回扣。如果求美者经济上有困难,有些美容机构还会帮助贷款。

    “更好地监管医疗美容行业,需要线上线下并重,多部门协同,持续加强整治。”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王晓军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危害较大的不正规医美隐藏在角落,需加强监管力度。

    安全变美 莫被“容貌焦虑”绑架

    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准入管理,国家早已做出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等条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医疗美容不意味着低要求、低门槛,需要有资质的医生、在有资质的机构开展相关操作。”龙笑提示,不少不正规机构将美容项目名称包装得天花乱坠,模糊“医疗”与“美容”的边界,求美者应认识到医疗美容的风险,选择确有资质的正规机构,确保自身安全。

    精灵耳、A4腰、漫画腿……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审美”被广泛传播,让不少人在“身材焦虑”“容貌焦虑”的影响下将目光投向医疗美容。

    “美没有固定标准,变美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王晓军建议,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要盲目跟风,如需进行医疗美容项目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中国消费者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提醒,求美者应留存好消费凭证和证据材料,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及时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也可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